中國人民銀行今日(9月15日)發布《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》增刊——有序推進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,以下為內容摘要:
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,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,是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關鍵環節,是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、完善金融機構自主經營機制的必要條件。
改革后的LPR由各報價行按照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,于每月20日(遇節假日順延)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(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)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。LPR的報價行由原有10家擴大至18家,并在原有1年期一個期限品種基礎上增加了5年期以上期限品種。同時,中國人民銀行將LPR運用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(MPA)考核,推動銀行將LPR嵌入到內部資金轉移定價(FTP)中,并于2020年3~8月按照市場化、法治化原則推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。在推進LPR改革過程中,中國人民銀行協調推進相關措施,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,推動明示貸款年化利率,積極參與國際基準利率改革,形成了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合力。總體看,中國的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,主要有以下經驗:一是抓住主要矛盾。厘清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邏輯和思路,牢牢抓住貸款利率這個關鍵點實現重點突破,帶動全局。二是設計科學方案。立足中國金融體系以銀行體系為主的基本國情,從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入手推動改革,增強LPR對貸款利率的方向性和指導性,帶動貸款利率的市場化,并進一步推動存款利率的市場化。三是明確改革進度。對銀行運用LPR定價提出既清晰明確又切合實際的時間表,及時推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,有效引導和管理市場預期,避免改革久拖不決形成僵持局面。四是堅持統籌兼顧。既通過改革破解利率傳導中的體制機制障礙,又實現降低貸款利率的現實目標,還促進優化金融結構,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。下一步,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部署,繼續深化LPR改革,推動實現利率“兩軌合一軌”,完善貨幣政策調控和傳導機制,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,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形成新發展格局。